一个不可忽视而又常被忽视的事实是:永远是少数人在管理多数人。所以在通常情况下,大到国家小到企业,管理者群体的智慧总合要小于被管理者群体的智慧总合。因此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总是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,甚至“对策”往往比“政策”更有效。因此,单纯自上而下的管理就注定永远无法获得最佳效果,最理想的办法是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。
要给员工以责任心和成就感。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,管理者就是头脑,而员工就是躯体尤其是手足,头脑的任何高瞻远瞩的决策归根到底必需通过手足来实现。可悲的是,大部分管理者在无比重视竞争对手和客户的时候,很少关心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全,手足是否能在残酷的商业搏斗中运用自如。
例如,对于单纯强硬的考勤来说,你管得住员工的人,管不住他的心,早上9点钟打卡后就跑出去吃早饭,下午四点到五点就成了下班前的“茫然期”,忙着收拾皮包,心早已经不在工作上了,五点一到就群鸟出笼一哄而散。事实上这个“茫然期”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性成本。而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,就是即使没有考勤,责任心强的员工,他的实际工作时间早就超过了规定时间。
管理不是为了对立,而是为了统一。真正的管理不是给人带来限制和痛苦,而应该是带来自由和快乐。其关键就在于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成长目标结合起来,使成为员工的内在意愿。这个企业的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?员工在此过程中成长到什么程度?事实上,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,就看管理者怎么样把它们结合起来。
有一个大的趋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永远不会改变:资本竞争永远只是表面,人才竞争才是商业社会的实质,平凡的领导者盯资金,优秀的领导者盯人才。一支士气低落、内乱频仍的团队,其成功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;而一支士气高涨、团结奋进的团队,简直是可怕的。(大连网站制作)